前段時間,有個客戶投訴說用快速質粒DNA小量試劑盒提取的質粒DNA濃度低,詢問他細菌用量的時候,客戶說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用量——20 ml,明明試劑盒說明書中標明的用量是1-5 ml,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的細菌呢?客戶回復說師兄師姐都是這么做的,她也就這么做了,而且之前師兄師姐做也沒出問題。為了探究加大菌液用量會有什么影響,小新專門進行了以下測試。
一、實驗目的:
測試用快速質粒DNA小量試劑盒分別提取5 ml、10 ml、15 ml和20 ml細菌時的效果。
二、實驗儀器及試劑:
儀器:旋渦震蕩器(越新儀器,XH-C)
臺式離心機(eppendorf Centrifuge 5415 D)
超微量分光光度計(Simgen Cat.No.sim100)
電泳儀(北京六一儀器廠,DYY-6C型)
試劑:快速質粒DNA小量試劑盒(Simgen,Cat.NO.1005050)
三、實驗方法:
考慮到接種量、培養(yǎng)時間、培養(yǎng)基體積的不同,最終細菌濃度也會有差別,因此本次實驗進行了兩次測試,分別測試低濃度和高濃度的細菌。具體操作如下:
1. 用50 ml離心管分別收集過夜培養(yǎng)的細菌5 ml,10 ml,15 ml,20 ml各兩管,棄盡培養(yǎng)基。加入250 μl已加入RNase A 的Buffer I,充分懸浮沉淀的細菌。
2. 把懸浮液轉移到1.5 ml離心管,加入250 μl Buffer II,溫和并充分地翻轉離心管4-6次。
3. 加入350 μl Buffer N8,溫和并充分地翻轉離心管直至溶液中殘留的藍色沉淀全部消失,轉變?yōu)榈S色沉淀。
4. 最高速(≧12000 rpm)離心2分鐘。
5. 將核酸純化柱置于2 ml離心管中,將步驟4中的上清液倒入核酸純化柱中,蓋上管蓋,12000 rpm離心30秒。
6. 棄2 ml離心管中的濾液,將核酸純化柱置回到2 ml離心管中,在核酸純化柱中加入800 μl Buffer W2,蓋上管蓋,12000 rpm離心30秒。
7. 棄2 ml離心管中的濾液,將核酸純化柱置回到2 ml離心管中,最高速 (≧12000 rpm)離心1分鐘。
8. 棄2 ml離心管,將核酸純化柱置于一個潔凈的1.5 ml離心管中,在純化柱的膜中央加入100 μl Buffer E,蓋上管蓋,室溫靜置1分鐘,12000 rpm離心30秒。
9. 棄純化柱,得到質粒DNA。
四、實驗結果:
1. 在超微量分光光度計上用Buffer E調零,取2 μl洗脫的質粒DNA檢測,記錄各個波長的吸光度,得到的數(shù)據(jù)如下:
2. 在1%瓊脂糖凝膠上,取5 μl質粒DNA進行電泳,結果如下:
3. 加入Buffer N8充分中和并離心后的現(xiàn)象如下圖:在1%瓊脂糖凝膠上,取5 μl質粒DNA進行電泳,結果如下:
五、分析與討論:
1. 結合表一和圖一分析可知,當細菌濃度較低時,細菌用量在5 ml、10 ml、15 ml時,隨著細菌用量的增加,提取的質粒DNA確實增加了,同時殘留的RNA也相應的增加了。但是當細菌用量到達20 ml時,提取的質粒DNA反而比15 ml時要少。說明細菌濃度較低時,增加細菌用量,能相應獲得更多的質粒DNA,但是細菌用量超出一定范圍后,質粒DNA的提取效率反而降低。
2. 結合表二和圖二分析可知,不管是10 ml細菌,還是15 ml、20 ml細菌,提取到的質粒DNA均沒有5 ml細菌多(注意:雖然從分光光度計上測得10 ml細菌提取到的質粒DNA濃度較5 ml細菌的更高,但是電泳并沒有顯示出更高的DNA濃度,所以應該是殘留的RNA對數(shù)據(jù)造成了干擾)。說明細菌濃度較高時,超出5 ml的細菌用量就會降低最終的質粒DNA的提取效率了。
3. 其實只要我們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就會明白,關鍵因素是每次提取質粒DNA時細菌菌體的用量,而非細菌培養(yǎng)物的體積——因為不同的宿主菌、不同的培養(yǎng)基以及不同的細菌培養(yǎng)條件下每ml細菌培養(yǎng)物中的細菌數(shù)量會有很大的差異。那么問題來了,我們怎么確定自己是否使用了合適的細菌用量呢?首先,我們先要認真遵循說明書建議的細菌用量提取質粒DNA,操作至加入Buffer N8中和后離心2分鐘,接著仔細觀察沉淀的菌體碎片的沉積效果:如果菌體碎片沉積在底部形成一團致密的小塊,比如圖三的10 ml 和15 ml,以及圖四的5 ml,都是比較合適的細菌用量;圖三的5 ml中部分菌體碎片沉淀物貼在了管壁上,這是菌體用量過少的特征,可以適當增加菌體的用量。圖三中的20 ml(右側的那一管),圖四中的10 ml、15 ml和20 ml,產(chǎn)生的菌體碎片沉淀蓬松,不致密,這都是菌體使用量過多的特征,必須減少菌體的用量。
4. 現(xiàn)在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為什么用戶會用20 ml細菌提取質粒DNA了,或許她的師兄師姐養(yǎng)的細菌濃度較低,探索出增加細菌用量可以提高最后質粒DNA的濃度,于是就把這一方法教給了她,然而碰巧她用20 ml高濃度的細菌提取質粒DNA時,問題就產(chǎn)生了。事實上,后續(xù)用戶聽從我們的建議用5 ml菌液提取質粒DNA后,所投訴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5. 如果從更深層次去分析原因,其本質上是細菌使用量過多時,溶解細菌的效率降低,不能被充分溶解破裂的細菌就不能充分釋放質粒DNA,在中和步驟時大部分的質粒DNA仍然被包裹在菌體碎片、變性蛋白及基因組DNA所形成的沉淀物中,導致了質粒DNA回收效率過低。
本次實驗說明了一點,在質粒DNA提取的過程中,用多少ml菌液提取質粒DNA確實是可變的,但是一味想著用提高菌液用量的方法來提高質粒DNA的濃度卻會適得其反。當然只要我們培養(yǎng)的細菌每ml所含的質粒數(shù)量較多,我們就沒必要老琢磨著用提高菌液用量的方法去獲取更多的質粒DNA了,所以我們再引用一遍說明書中關于細菌培養(yǎng)的關鍵內容,希望同學們牢記于心:
(1) 不應吸取儲存的甘油菌直接進行培養(yǎng)。長時間儲存的甘油菌中的細菌可能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細菌個體間基因型的變化,并混有丟失質粒的細菌。甘油菌必須在含有抗生素的平板上劃線篩選,挑選生長良好的單菌落用于接種培養(yǎng)。
(2) 不要挑取多個單克隆菌落到一份液體培養(yǎng)基中培養(yǎng)。不同單克隆菌落間可能由于存在基因型差異的原因,相互間有生存競爭關系,反而使收獲的菌量減少。
(3) 2-8℃冰箱中存放超過2周的平板中的菌落已經(jīng)開始死亡,不再適合接種培養(yǎng)。
(4) 細菌培養(yǎng)時間不應超過16小時。培養(yǎng)時間超過16小時的細菌開始出現(xiàn)自溶現(xiàn)象,可能因此導致質粒DNA的得率降低。
(5) 用于細菌培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基所占容器的體積不應大于1/4。